身體是體驗人生的必要載具

身體是體驗人生的必要載具

誰的人生旅程更加值得?

你可曾想過,我們出生來到這個世界,究竟是為了什麼。

是為了延續人類種族的命脈?還是為了給世界留下一點什麼?還是說,根本沒有任何意義?「人生於世,所為何來」或許任誰也無法解答,因為我們終究是人,不是神,對於生命的意義總是霧裡看花。

但是,既然我們都出生了,無法再縮回媽媽的肚子裡,也無法回到過去提醒你爸要「注意安全」,所以倒不如面對現實好好生活。因為在出生之前,我們沒有任何記憶與感受,唯有出生到這個世界上,才開始有了各式各樣的反饋與回憶。

那麼,對於同樣幸運出生到世界上的你我來說,該如何判定誰的人生旅程更加值得?不枉費到世上走一遭?

或許你心中已經有個答案。但我認為,答案絕對不是財富與名聲,也不是地位與影響力,而是「體驗更多」的那個人。

我們費盡心力來到了人世間一遭,如果沒辦法擁有更多的體驗,是非常可惜的,就如同你付了吃到飽餐廳的餐費,卻從頭到尾都在喝湯一樣。

也就是說,在有限的生命中,只要你能得到越多元、越豐富的體驗,這趟人生旅途也會顯得更加值回票價。

歷史浩瀚無垠,我們的生命顯得極為渺小,在百年之內就會結束的生命旅途中,如果有機會去南極看極光,為何不?如果有機會去關島跳傘,為何不?

對於瞬逝又有限的生命來說,多去一個地方,多體驗一件事物,多認識一位夥伴,都是讓人生累積「超值感」的方法。

但是重點來了,就像是出海要搭郵輪、去外太空要搭火箭一樣,體驗人生也需要一個軀殼或載具,那就是「身體」。

郵輪壞了無法航行,火箭壞了也無法起飛,而身體壞了,則無法體驗人生。

打從我們一出生,就注定要使用這身軀殼一輩子。如果身體出了問題,勢必也會影響人生一切的體驗,所以要讓人生累積更多體驗的最低限度,是你至少要保有一個堪用的身體。

因為,在超能力和用意念操控的機器還沒發明出來之前,你做任何事都需要仰賴身體這個載具,就算只是下樓拿個外送餐點,也需要起身、開門、走樓梯、拿食物;就算是只是綁個鞋帶,也需要低頭、彎腰、下蹲、打個結。

如果身體出問題,就沒辦法陪老婆逛街,也沒辦法帶小孩玩樂,甚至連走個樓梯都有困難,這時候的人生,或許就已經剩下意識上的體驗了,只不過,意識上的體驗,依舊受限於物理空間。

你必須親自走出門外,才能感受早晨陽光的溫暖、微風撫肌的愜意。
你必須親自爬上山巔,才會看到群山壯闊的震撼、雲海繚繞的奇蹟。
你必須親自踏上河床,才可體會河邊溪水的清涼,魚兒悠遊的快樂。

所以,我們本該保持身體的堪用程度,才能克服物理空間的限制,讓人生擁有更多「實際的體驗」。

該如何擁有更多人生體驗?

在過去運動科學不發達的時代,人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「醫療」——當身體出問題之後,可以利用先進的醫療技術予以治療,以維持身體的堪用性。

但是醫療行為終究是等問題出現了,才想辦法解決,如果能夠直接減緩或避免問題的發生,不是更好嗎?於是我們發現了「重量訓練」。

人體最奇妙的地方,莫過於它與機器不同。機器用久了,會磨損、消耗,需要定期維修與汰換,但人體不一樣,人體是越用越好用。這種機制有個名詞,我們稱之為「用進廢退」,如果持續使用身體的某個功能,就會讓該功能持續進步;如果一直不使用它,身體就會認為此功能不重要,進而讓它慢慢消逝。

亦即,當你爬山,會越爬越輕盈;當你跑步,會越跑越快速;當你重訓,也會越來越強壯。但你如果動也不動,恐怕連唱歌都會喘、抱小孩都會痠,想玩樂也沒體力。

當我們的身體還沒出問題的時候,預先利用外在的壓力來刺激它,身體就會為了因應未來同等的壓力刺激,而提高自身的強韌程度。身體強壯了之後,除了可以降低傷病發生的機率,也可以減緩傷病後所帶來的危害,等於是提高了身體的容錯率。

重量訓練,就是花一點時間與精力,來提升身體的容錯率,這是人生中重要且必要的高報酬投資。

身體的老化與退化,是一個長達四五十年、既漫長又未知的過程,如果可以透過重量訓練來鍛鍊它,就等於為自己的未來買了一張超值保險,有能力面對充滿不確定的日常生活。

健身,並不只是為了身材與體態,也不只是為了紓壓與流汗,而是讓我們保有一個堪用的身體,讓這個身體能在我們有限的人生中,為我們創造更多的感受與體驗。

因為我們出生到這個世界上,就是要來體驗的,而體驗的前提是要擁有一個好的載具,能讓你面對物理空間的限制,想去哪就去哪。

就算你不喜歡運動,不想擁有肌肉,你也應該為自己的人生體驗著想,不管是學齡的你、青壯年的你,還是中老年的你,都值得擁有一個好軀殼,讓這身軀殼帶著你,創造更多的感受與回憶。

現在,就是最佳時機

過去,我們對於運動科學的理解不深,沒有機會接觸足以逆轉人生的重量訓練,但現在隨著運動科學的研究趨近完善,加上資訊取得容易,任何人都可以用更低的成本,去接觸重量訓練的領域。

以前可能只有運動科系或是職業運動員,有機會與餘裕接觸到所謂的重量訓練,但現在你隨時都可以打開智慧裝置,吸收各種訓練資訊;隨時都可以拿起手機,和教練預約上課;隨時都可以走進健身房,親自拿起那支槓鈴。

「種樹的最好時機,是二十年前,其次是現在」只要你願意開始,永遠都不嫌遲。就算你起初並非自願、且是帶著百般不願意的心態走進健身房,但相信我,你終究會愛上健身的。

因為當你親手改變了自己的體態、健康、自信,讓自己能收穫更多的人生體驗,這種成就感是空前絕後、無可比擬的。

雖然說「師傅引進門,修行在個人」,成敗與否終究取決於自己的努力與堅持,但如果我有這個機會,能「引你進門」,領你走進重量訓練的領域,讓你有機會取得更豐碩的人生體驗,這便已是我無比的榮幸。

希望未來的你,會感謝現在拼命的自己

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,可以輸入E-mail訂閱我
讓我每週帶你「用健身理解人生」

時尚肌肉logo
時尚肌肉-典儀

典儀
健身房的文字科學家
看透事物的本質,打通堵塞的腦袋

個人品牌經營|網站經營|SEO|寫作

留下你的回應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