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後更新日期:2024年09月07日
好多的健身飲食法幾年來廣為流傳,但如果不好好了解就貿然進行,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…
前言
減肥最大的原則就是「每日攝取熱量小於TDEE」,但因為科學與實驗的進步,有許多不一樣的特殊飲食法出現。
低碳飲食、生酮飲食、碳循環飲食、間歇性斷食近幾年來廣為人知,到底這些「飲食法」是不是真的有效果,有沒有科學根據?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討論這些所謂的「飲食法」
低碳飲食
首先要來探討的是,碳水化合物,這是台灣人的傳統主食:米飯類
台灣傳統的農業生活,都習慣大量吃白飯,才有能量來務農、耕種。
但隨著工業時代來臨,飲食觀念卻沒有跟著轉變。從小到大長輩教育我們的觀念:「誰知盤中飧,粒粒皆辛苦」,確實一直影響著我們的飲食。
我敢說台灣人有超過一半的飲食習慣,是攝取過多的碳水化合物的(這還不包含啤酒等等的無營養碳水)
飯、麵、粥等碳水化合物攝取過多,但活動消耗能量卻沒有這麼多的時候,剩餘的碳水化合物就會趨向轉換成脂肪來儲存。
低碳飲食的原理
低碳飲食,把攝取的碳水化合物降低,約略占每天熱量的15%-25%,脂肪、蛋白質各40%左右,身體只要沒有肝糖,就會燃燒脂肪當作能量來源,達到減肥的效果。
如果不想精算營養素,可以
少吃
含糖飲料、精緻澱粉(蛋糕、餅乾之類)飯、麵
糖分高的水果(西瓜、香蕉)土司、麵包
多吃
優質脂肪,酪梨、堅果、植物油
葉類蔬菜、雞肉、雞蛋、牛奶、乳清蛋白
低碳飲食可能造成的影響
我們從小到大所習慣的飲食方式,原本有足夠碳水能量來源,突然把碳水攝取降低,身體會需要有一些適應的時間,可能會時常容易餓、沒力氣、頭暈、便秘。
如果能夠循序漸進執行,適應期過後就大概沒什麼影響了。如果還是持續不舒服,代表這種飲食不適合你,就放棄吧。
延伸閱讀:低碳飲食大革命
有興趣可以去看看這本書。作者是一名瑞典的醫生,這位醫生對低碳飲食研究的貢獻功不可沒。他在書裡運用了很多富有科學性的研究,來打破我們工業時代到現在的飲食錯誤觀念。
這本書裡面你會學到怎麼挑選你該吃的食物,還有幫助慢性疾病的人重拾健康。
生酮飲食
生酮飲食一開始是用來治療兒童癲癇的飲食療法。
近幾年來對於肥胖、糖尿病、癌症、心血管疾病、賀爾蒙都有改善的研究證實。
可以當作它是低碳飲食的進階版,它把碳水化合物降到5%左右,剩下的是適中的蛋白質,與大量優質的脂肪,蛋白質約25%,脂肪70%(蛋白質不能攝取過多,因為過多的蛋白質會產生葡萄糖,身體就難以進入生酮狀態)
什麼是生酮?
身體沒有醣類的能量來源時,會利用脂肪來當作能量
脂肪燃燒後會產生酮體,這就是「生酮」的意思
持續執行一段時間後,身體會進入所謂的「營養性酮症」狀態
但酮體本身沒有幫助,產稱酮體只是一個指標,我們可以知道身體是利用脂肪來當作能量來源。
生酮飲食怎麼吃
一開始大約需要5-8天,讓身體進入完整的酮症狀態,如果能夠保持5%、25%、70%這種營養素分配,減肥的效果就會相對穩定。
簡單來說,必須盡量少吃醣類,減少胰島素的分泌
多吃肉類(瘦肉、肥肉)、雞蛋、非根莖類蔬菜、酪梨、優良脂肪。
盡量不吃白飯、麵食、根莖類、麵包、加工食品。
(生酮飲食很多人會搭配防彈咖啡來執行)
生酮飲食副作用
但是生酮飲食和我們腦海中的健康飲食天差地遠,而且要大量攝取脂肪,很多人一開始不能接受,甚至會出現副作用
疲倦、頭痛、抽筋、失眠、腸胃不適等...
一樣建議循序漸進來執行,碳水不要一下子就減少到5%、脂肪要盡量攝取優質的脂肪。
生酮飲食的正反面觀點
研究上,有部分的人因生酮飲食受惠(可減肥、預防糖尿病、改善荷爾蒙、減少肌肉消耗)卻也有部分人持反對態度。
反對的原因有,生酮飲食曾經有案例造成酮酸中毒、孩童使用上有嚴重的副作用、與我們正常人飲食相差太多導致不易執行等等隱藏性的風險。
值得一提的是,生酮飲食對於減肥效果有很多的案例與研究證實,但對於增肌方面就有待研究了,目前並沒有很可靠的研究來顯示生酮飲食對於增肌有明顯幫助。
碳循環飲食
碳循環飲食,一樣是針對碳水下手,可以視為生酮、低碳的更進階版,是一種能夠讓飲食更彈性的方式,訓練日身體有足夠能量、休息日降低降低脂肪增加,適合能夠自行備餐、有固定訓練的人使用。
飲食以週為單位,分為高、中、低碳飲食
- 高碳日,一般來說訓練大肌群的日子,就是高碳日
碳水佔60%的總熱量,蛋白質25%,脂肪15%
- 中碳日訓練小肌群(肩膀、手臂、腹部)
碳水40%、蛋白質30%、脂肪30%
- 低碳日休息
碳水20%、蛋白質40%、脂肪40%
這些分配都只是建議,會因為每個人的身高體重、基礎代謝、日常活動度、基因而有所差異,最好給自己2-3個月來慢慢調整飲食,隨著經驗你會更能夠抓到適合自己的營養分配比例。
碳循環飲食的缺點
1.需要完整的飲食計畫、紀錄,適合可以自行備餐的人
2.高碳日身體會比較飽滿,看起來比較腫。
3.比較沒有科學研究來證實。
間歇性斷食
間歇性斷食的原理
身體進食後,血糖升高,會分泌胰島素,把血糖轉化成肝醣儲存。
身體會優先以肝醣來都做能量來源,肝醣消耗完才開始燃燒脂肪。
也就是說,如果持續讓身體有肝醣產生,不容易消耗脂肪。
間歇性斷食減少進食的時間,在沒有肝醣的狀況下,燃燒更多脂肪
也可以減少胰島素的分泌次數,提高胰島素敏感度,也可以胰島素阻抗的狀況。
如何斷食?
一般都是16:8斷食法居多,一天24個小時,16個小時不吃任何有熱量的食物,只能喝水、黑咖啡、無糖茶,其他什麼都不能碰。其餘8個小時正常飲食,如果把營養素分配好再下去吃會更好。
簡單來說就是延長燃燒脂肪的時間、減少胰島素分泌的次數。
也有18:6斷食、20:4斷食或者5:7斷食這種5天進食2天斷食的方法(吃低於1000卡)
要忍受挨餓痛苦嗎?
間歇性斷食要挨餓會很痛苦嗎?
其實每個人身體狀況不一樣,以我親身的例子來說
一開始適應期可能會稍微不舒服,過幾天習慣之後,斷食期間的精神狀況、身體狀況都會感覺很棒。
斷食期間因為血糖穩定,抑制胰島素分泌,反而不太會有飢餓感,會感覺專注力提升,工作更有效率,也不太會有想進食的衝動。
建議你可以先嘗試一個禮拜,如果真的很痛苦,那就代表間歇性不適合你。
間歇性斷食的其他好處
不只是可以減肥,研究發現間歇性斷食還有其他好處
1.斷食期間會增強專注力、腦力
2.穩定血糖、血壓
3.強化細胞抗氧化能力
4.對抗身體發炎
其他飲食法
除了以上飲食法之外,還有常見的「得舒飲食」、「地中海飲食」等..
有興趣可以點擊下面連結多解,本篇文章就不多加陳述了。
各種飲食法注意事項
雖然以上方法都有成功減重的案例,或者有它的研究、科學根據,但是,凡事都像硬幣一樣,都有正反兩面。
所以還是要提醒你以下執行飲食法該注意的地方。
1.飲食法通常只適用「短期」
這麼多飲食法,都不適合長期執行,每隔3-6個月就要回到你正常的飲食,並且回測這段期間的成果,好修改下一階段的方向。
飲食法只是階段性,長期來說,應該建立的是「飲食習慣」,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,才是一生受用的事情。
少加工食品、少油炸、少醃漬等等等,都是可以日常生活中慢慢修改的好習慣,相信我,一旦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,任何飲食法對你來說都不需要了,因為長期累積起來的良好習慣,比任何飲食來都來得強大。
2.要注意是減脂,還是減肌
特殊飲食法通常都可以快速減重,如果沒有嚴格把關,會把寶貴的肌肉一起減掉了
單純想瘦下來的人,可能不太影響,但有一定肌肉量的朋友,請多注意熱量攝取、蛋白質攝取,不要一下子攝取太少。
建議你的飲食法要搭配優質蛋白質的攝取,才能夠多多保留肌肉量。
3.注意食物品質
拿間歇性斷食來講,並不是一到進食的8小時,就是可以放肆地吃,這樣身體的負擔反而更重。
任何飲食方法都一樣,大方向不變,食物品質跟營養素是最重要的。
4.循序漸進
剛進入特殊飲食法,因為把身體從已經長期習慣的運作模式抽離,都會有一定的適應期,有些人很能夠適應,有些人卻只能慢慢累加強度。
為了避免出現身體負荷不良的情況,循序漸進是一個好方法,例如低碳飲食
碳攝取不要一下子拉太低,從每天開始少吃一點,觀察身體狀況,如果不舒服可以立即停止。
5.慢性疾病、孕婦、定期服用藥物的族群不要輕易嘗試特殊飲食
特殊族群千千千萬萬萬不要輕易嘗試喔!請徵求專業醫生意見!
6.各飲食法其實可以搭配著使用
以上並不是只能單一使用,如果能夠了解各飲食法的重點與原理,就能夠搭配來使用。
例如:生酮飲食搭配間歇性斷食、碳循環飲食搭配間歇性斷食等等,我們都可以更彈性的來使用這些飲食法。
結論
健身科學不斷進步,不知道未來還會有什麼驚喜等著我們
我們需要的是保持一顆開放的心,接納各種說法,深入了解後,自己做決定,而資訊量越充足、資訊品質越好,代表我們做的決定也會更好。
期許各位了解這些飲食法的優缺點,也能了解沒有任何一個是完美的方法,唯有親自嘗試、長期監控、定期回測,才能更了解自己的身體。
延伸閱讀:【增肌減脂飲食攻略】5分鐘營養學基礎與三大營養素分配
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,可以輸入E-mail訂閱電子報
讓我帶你「用健身理解人生」
時尚肌肉
健身推坑專家
看透事物的本質,打通堵塞的腦袋
健身|產品評測|SEO|寫作
我之前有試過間歇性斷食、生酮、低碳飲食……
但曾經餓到脾氣很差、精神反而更不好。
後來我自己找到最好的減肥或是健身的飲食
是自己原本的飲食,但是加以微調。
例如:我本來飲食都是去夾自助餐,但我不刻意為了減肥而跑去買水煮餐盒。
而是一樣吃自助餐,但是挑選菜的時候,盡量挑原型食物、然後飯量減少,養成習慣之後再慢慢地修正。
如果一次強迫自己改變原本的飲食習慣太多,就很容易前功盡棄,反而不好。
覺得版主分享的飲食概念很客觀也正確,不會強迫推薦讀者一定要選擇哪一個,而是列出優缺點讓我們自己評估,很棒!
我們是人,每個人都有個體差異性
在任何領域都一樣,沒有一個SOP
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,就是最好的方法
超棒的分享!謝謝你的回覆